国学百科
-
成语“下车泣罪”出自哪里?又有什么典故呢?
【下车泣罪的出处】 汉·刘向《说苑·君道》:“禹出见罪人,下车问而泣之。” 释义: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。 【下车泣罪
-
成语“暴虎冯河”出自哪里?又有什么典故呢?
【暴虎冯河的出处】 元·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四折:“张孔回缘木求鱼;鲁斋郎暴虎冯河。” 释义: 暴虎:不乘车而与虎搏斗。冯(
-
成语“宝山空回”出自哪里?又有什么典故呢?
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离世间品》:“如人无手;虽至宝山;终无所得。” 释义: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,却空手出来。比喻根据条件,本来
-
成语“指鹿为马”出自哪里?又有什么典故呢?
【指鹿为马的出处】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赵高欲为乱,恐群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于二世,曰:‘马也。’二世笑曰:‘丞相误
-
成语“如鱼得水”出自哪里?又有什么典故呢?
【如鱼得水的成语出处】 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” 释义:像鱼得到水一样。比喻得到跟自己很
-
成语“悬梁刺股”出自哪里?又有什么典故呢?
【悬梁刺股的意思】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” 东汉·班固《汉书》:“孙敬
-
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出自哪里?又有什么典故呢?
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出处】 唐·李百药《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:“大丈夫宁可玉碎,不为瓦全。” 释义: 意思为宁做玉器被打碎
-
成语“脚踏实地”出自哪里?又有什么典故呢?
【脚踏实地的意思】 宋·邵雍《邵氏闻见前录》卷十八:“公尝问康节曰:‘某何如人?’曰:‘君实脚踏实地人也。’ 释义:意思是
-
成语“孤注一掷”出自哪里?又有什么典故呢?
【孤注一掷成语出处】 《元史·伯颜传》:“今日我宋天下;犹赌博孤注;输赢在此一掷耳。” 释义: 注:赌博时所下的钱物。掷(z
-
成语“大腹便便”出自哪里?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?
【大腹便便的出处】 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卷二四五引《后颜录·边韶》:“边孝先;腹便便;懒读书;但欲眠。” 释义: 便便:肥
-
成语“眦睚必报”出自哪里?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?
【眦睚必报的成语出处】 1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 2、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瓒恃其才力,
-
成语“从善如流”出自哪里?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?
【从善如流成语出处】 1、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君子曰:从善如流,宜哉。 2、《晋书 卷六十二 祖逖传》:“且好学不倦
-
成语“百步穿杨”出自哪里?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?
百步穿杨的成语出处 1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者也,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而百中之。” 2、《战国策·西周策
-
成语“怙恶不悛”出自哪里?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?
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” 《宋史·王化基传》:“怙恶不悛,恃远肆毒。” 释义: 怙:坚持。悛(quān)
-
成语“众叛亲离”出自哪里?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?
【众叛亲离成语出处】 春秋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,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 释义:大众。叛:背叛。
-
成语“见利忘义”出自哪里?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?
【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】 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 释义: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 【见
-
成语“自相矛盾”出自哪里?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?
【自相矛盾的出处】 《韩非子·难一》: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“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”又誉其矛曰:“吾矛之利,于物莫不陷
-
成语“断袖之癖”出自哪里?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?
【断袖之癖的成语意思】 《汉书 佞幸传第六十三》 [1] :“常与上卧起。尝昼寝,偏藉上袖,上欲起,贤未觉,不欲动贤,乃断袖而起
-
关于鹪鹩和鹰有什么寓言故事?故事启发了什么道理?
大家好,这里是小编,今天给大家说说鹪鹩和鹰的寓言故事,欢迎关注哦。 很早很早以前,深山里住着鹪鹩和老鹰。 老鹰为自己有一张
-
成语“杯水车薪”源自何人?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?
【成语】: 杯水车薪 【拼音】: bēi shuǐ chē xīn 【解释】: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。比喻力量太小,解决不